欢迎光临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研究院 总部:上海

“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3-01-09

在我国传统的小农户生产背景下,农业的各个产业链环节是相对孤立、单一的,经营规模的狭小和细碎提高了讨价还价、收集信息、评价结果等过程中产生的交易费用,让传统的乡村经济变得异常分散,缺少形成产业链的合力,这也增加了农户发展农业经济的难度,经济效益始终没有得到大幅度提升。在“互联网+”时代,应用互联网多样化的工具和手段,可以把“互联网+”嵌入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例如:产中优化农业生产过程,促进标准化生产;产后改善流通渠道,减少物流损耗;大数据分析连接市场供需两端,优化市场结构。以此构建全产业链的新型乡村经济体系,利用“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

 

在“互联网+”的改造下,中国农业正在从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向着服务化的方向发展,然而当前“互联网+”在乡村振兴发展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部分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发展不足,乡村地区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以及乡村地区缺乏优秀“互联网+”人才等。就中国农业而言,这一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过程需要我们时刻把握住长期趋势与存在的短板,才能走得更远。

要发展“互联网+”产业,必须有全面的基础设施作为基础。我国乡村地区基础设置近年来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是部分地区还是存在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农机装备标准体系建设、现代农业科学观测站基础设施建设等尚有待完善。从“互联网+”与农业融合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国农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与工业化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信息给了农业实现超越发展的机会,但同时也不应忽视农业与互联网的结合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成熟。虽然“互联网+”为农业发展带来了颠覆性的商业模式,但是互联网的信息化服务一定是建立在良好的工业化生产基础之上的,如果农产品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标准化水平等生产能力无法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和提升,那么现在活跃的商业模式也将难以长存。可以通过多种激励模式,加强国有企业在乡村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鼓励民营企业和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的发展和服务建设中,全面促进乡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发展。

 

要促进我国乡村振兴,全面提高农民收入,必须有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在传统经济发展中,城乡差别主要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差别,要实现乡村振兴,提升我国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可以以“互联网+”为基础,构建符合当代市场需求的“互联网+”产业结构,来打造一体化的平台和体系,打通“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生活”、“互联网+农业”等一系列服务,让偏远地区的农户,通过“互联网+”技术,也能实现便捷的教育、医疗、生活服务,逐步发展成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

 

通过“互联网+”引入现代要素是扭转农村要素单向外流、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要发展“互联网+”促进乡村振兴,离不开优秀的人才,特别是“互联网+”人才,这也是乡村发展的痛点所在。现在的“互联网+”人才,依旧倾向于选择发达城市地区,而非乡村。一方面与发展机会和工作待遇有关,另一方面与现有社会观念有很大关系。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改善乡村地区的就业和发展机会,提升优秀人才的待遇,主动引入优秀人才带动乡村地区全面发展,“互联网+”为农村新老人力资本、本地与返乡人力资本组合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要加强本土人才的培养,通过多种路径,培养农民的信息素养,打破数字鸿沟,催生一批懂信息知识、会信息技术、 精通现代经营管理的新农民,促进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建设。

 

新闻留言

* 昵称:

不能为空

* 内容:

不能为空

服务热线

021-5655 1677

微信服务号